close

“滑板少女”觀後  

「skate kitchen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在我成長的80年代,因為回到未來這部電影覺得滑板很酷.但那個時候滑板還是專屬於美國文化.台灣可能連一家滑板店都很難找吧.時至今日,滑板場地多了,玩滑板的人也多了.這部小品的滑板電影是否會興起另一波滑板風潮?我不確定.但是是否說到了玩家的世界,應是無庸置疑的.

當初預告會吸引我,是因為它真的很青春洋溢.另一就是主角是女性.男孩滑滑板講究酷帥,女人玩滑板卻遍藏著俏皮.滑板雖然不像體操一樣的細密優美,但街頭酷帥及速度感絕對不是其他運動可以比擬的.在攝影流暢的運鏡下,與滑板動作互相作用,變成了鏡頭與滑板的交響曲.成為觀影一大享受.導演本身長年紀錄滑板族,也帶領著觀眾如實的進入了他們的私密世界,一飽大家的好奇心.

全片的音樂很是充滿70風味的電音搖滾,用聽起來頗過時的電吉他效果器當主調.此時不禁想起什麼是文化?文化其實就是你知道當初滑板跟這種音樂是一塊來到這個世界上的,然後你現在看滑板,你知道把他的好朋友一起請出來玩.這點在我們的電影中,似乎很少做到這樣的情懷.畢竟我們舊的文化正被刻意摧毀,或是無意的遺忘.而新的文化還在半調子的學習中.文化是留給那些為它感到驕傲的人,我們對自己的文化感到驕傲嗎?看此電影竟有類似嫉妒的感慨.

影片的故事非常淺白.最特別的切入點就是:女主角具備著書卷氣質。她不像街頭孩子,反而像是從圖書館剛走出來的女學生,一頭長捲髮常被風吹得亂飛。他長得漂亮,但她不想成為母親眼中的漂亮女生,反而故意帶著眼鏡,穿著超不性感的衣服玩著滑板.她的內心還是個少女,她只是有點叛逆.

「skate kitchen」的圖片搜尋結果(女主角由RACHELLE VINBERG 飾演 Camille)

這是一個發生在暑假的故事,孩子們在紐約的各個滑板場流竄著,在大馬路上嬉笑著.晚上在滑板舞廳(很特別)跳舞呼大麻,玩著成年人的禁忌遊戲.這是一個滑板族的烏托邦.差別是:嬉皮們談著玄學,而滑板族滑著滑板.

女主角因滑板的關係,從一個單純的環境,進入了一個迷亂的世界.她發覺自己不再孤單,但她也發現了自己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.她的世界開始崩解.她犯了錯,做了傻事,也開始懂了.導演非常質樸的說著這個故事,用大量的大特寫鏡頭呈現主角的細緻情緒,這也是偏向紀錄片的某種電影語言(透過大特寫,去避開現場無法控制的混雜手法)。女主的表演令人信服,幾個女配也都呈現很好的溫度,而片中的香蕉成為另一個有趣的符號,背後有無特殊意義我並不懂,但畫面上絕對會讓觀眾嘴角揚起笑.另一點值得一提的是:片中女主身上老是帶著傷,這點應是滑板少男少女身上常見的風景.所有的演員幾乎都是素人,這也讓影片整體調性更加的統一.

「skate kitchen」的圖片搜尋結果(香蕉,男人?)

有時和年輕的朋友聊到我以前做的傻事,一轉眼過了好幾個小時.談著笑著,竟也覺得此生不虛.也或許就是這些傻事,讓我能理解年輕的心想過什麼,愛過什麼.也讓此刻的我不再容易迷惑.

片中的孩子每每穿越馬路,紐約夏日夕陽的逆光,讓他們每個人都閃閃發光,笑聲此起彼落,那一刻,我也回到了我的年輕時代,笑聲此起彼落,當時年輕的我們,又要一起開始做傻事了.

「skate kitchen」的圖片搜尋結果(我也頗懷念在紐約的那個夏天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滑板少女
    全站熱搜

    辛建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